1. 為什么鍋爐負荷要盡量維持在80%以上?
目前正值供熱末期,隨著天氣轉暖鍋爐負荷逐漸在減少。嚴寒期燒5臺鍋爐的現在只燒2~3臺,原來燒2臺的現在燒1臺,原先燒大噸位的現在改燒小噸位,這樣做可以使單臺鍋爐維持在較高負荷,從而實現鍋爐的較高熱效率、節煤、節電、減少機械磨損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維持較高負荷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1.1 較高負荷情況下,爐排上燃燒區會比較長,第一爐膛內四周水冷壁均衡受熱、換熱效率較高;第二爐排尾部漏風會少(燃煤容重大,壓得住鼓風;爐渣容重小,壓不住鼓風),爐內氧量會低,影響鍋爐熱效率最關鍵的因素——排煙熱損失Q2會得以抑制,因此鍋爐熱效率才會得以保證。
1.2 如果負荷低至60%以下時,爐排上大多會出現很長的渣區,第一爐膛兩側的后部水冷壁及后拱水冷壁受熱少、蒸發率低,換熱效率被抑制;第二排放出來的爐渣顏色雖然很白,檢測到的殘熱也很低,可是從渣區漏進爐內的鼓風卻很多,無論怎樣關閉尾部風門,風箱處的漏風以及段風之間的串風,都使得爐內氧量不合理的增大。爐渣含碳熱損失Q4是降低了,可是排煙熱損失Q2卻加大了,為節省1%的Q4,會增加3%~5%的Q2,得不償失。
1.3 二類煙煤中灰分占比約1/3,爐渣含碳量每下降3%,鍋爐熱效率只提高1%;同樣,爐渣含碳量每提高3%,鍋爐熱效率也只減少1%。因此說:低負荷、長渣區是絕對不可取的,微微跑紅火,其鍋爐熱效率要比長長的渣區高。爐排尾部是否跑紅火,只能用于考察入爐煤的燃燒效率,而絕不是考察鍋爐熱效率高低的標準,顯而易見我們更需要的是整臺鍋爐的高效率。因此建議用戶要根據自家鍋爐的臺數、噸位、煤質、所需負荷等因素做出合理調整。
1.4 目前國家對尾氣排放指標監控的標準越來越高,爐內高氧量勢必造成排放指標的提升,使加藥量造成浪費。所以無論從節煤增效角度出發,還是從降低排放方面考慮,都建議讓每一臺鍋爐維持在80%以上負荷運行。
1.5 單臺鍋爐低負荷狀態時,盡量選擇薄煤層、快爐排速度、合理低配各段風量方式運行,努力讓燃燼線為直線形狀,并且讓燃燼線盡量靠近出渣口。能做到這點,依靠老舊的分層煤斗很難做到,特別是≥65t/h的鍋爐,既缺少混煤設施,又最多只有4段煤閘板,當斷火線出現不規則的燕尾狀時,司爐人員沒有手段去干預,只能目睹著某一區段火線長、相鄰區段火線短。當此臺鍋爐高負荷運行時,變成某一區段在跑紅火,相鄰區段的碳早早燃燼,如上所述的排煙熱損失Q2加大現象,無法控制。
因此,淘汰落后的分層煤斗,選擇同時具備混煤、分層分行分段給煤、燃煤耗量記錄、可以適應鍋爐各種工況的智能型給煤機,是應對當下高煤價、供熱經濟效益低的最佳手段,因為燃料消耗占比供熱成本均在六七成以上。
2. 為什么許多層燃鍋爐都采用分行燃燒?
經多年、多用戶實際運行檢驗,經理論研究與現場實踐反復綜合,摸索到:當所用燃煤顆粒為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時,采用圖1所示的分層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;當所用燃煤顆粒為<5mm的≥60%時,采用圖2所示的分行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。
分層燃燒的節能機理是:篩分后的煤層斷面,呈底部大粒、上部小粒均勻的遞減趨勢,燃燒時,鼓風(氧氣)自下而上包裹每個煤顆粒的周圍,因風煤混合均勻而實現燃燒充分。
我國煤炭市場自2000年左右發生了重大變化,使用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顆粒度梯差明顯的鍋爐越來越少,當<5mm的煤顆?!?0%時,由于燃煤顆粒度相近,已經無法將布煤有效分層,于是我們陰差陽錯、因勢利導地研發出了分行燃燒模式并使其日益完善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使用分行燃燒模式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2.1 燃煤中為數不多稍大些的顆粒,仍排布在爐排上的最底部,以防止細煤在爐排片縫隙間的泄漏,燃煤中大部分的粉煤布置在其上,最上層表面呈壟溝壟臺狀的行式結構,從爐前向爐內望去,煤層外表峰谷相間,其上表面的展開長度,較爐排的實際寬度增加40%~60%。這樣的布煤結構,可以在單位時間內使更多的燃煤接受爐拱的輻射熱(符合鏈條鍋爐自上而下層狀燃燒的特點),相當于爐排工作面積加大,使爐拱對煤層的輻射換熱效率提高。
2.2 由于波谷處燃煤通風阻力小,會率先引燃著火,并將產生的高溫火焰和熱流直接輻射及對流給波峰處的粉煤,隨著波谷處燃燒的逐步加劇,波峰底層內燃煤的揮發分也逐漸析出、引燃,氣流會逐漸累積、膨脹,加之受爐排運動中的抖動影響,波峰頂部的粉煤逐漸坍塌,峰谷之間的高差逐漸減?。ㄒ话愕綘t排中部即可變成平面),形成一個全爐排面上類似有人工在均勻撥火的自擾動氛圍。
于是完成了燃煤的充分燃燒,提升了鍋爐熱效率。
2.3 沈陽建功生產的“混煤分層智能給煤機”,采用的是“可變形組合式篩分器”(國家專利),既可實現分層燃燒,也可實現分行燃燒(行距可變),還可在如上兩種模式下任意切換,從而具備適應各種煤炭高效燃燒的能力。
1. 為什么鍋爐負荷要盡量維持在80%以上?
目前正值供熱末期,隨著天氣轉暖鍋爐負荷逐漸在減少。嚴寒期燒5臺鍋爐的現在只燒2~3臺,原來燒2臺的現在燒1臺,原先燒大噸位的現在改燒小噸位,這樣做可以使單臺鍋爐維持在較高負荷,從而實現鍋爐的較高熱效率、節煤、節電、減少機械磨損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維持較高負荷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1.1 較高負荷情況下,爐排上燃燒區會比較長,第一爐膛內四周水冷壁均衡受熱、換熱效率較高;第二爐排尾部漏風會少(燃煤容重大,壓得住鼓風;爐渣容重小,壓不住鼓風),爐內氧量會低,影響鍋爐熱效率最關鍵的因素——排煙熱損失Q2會得以抑制,因此鍋爐熱效率才會得以保證。
1.2 如果負荷低至60%以下時,爐排上大多會出現很長的渣區,第一爐膛兩側的后部水冷壁及后拱水冷壁受熱少、蒸發率低,換熱效率被抑制;第二排放出來的爐渣顏色雖然很白,檢測到的殘熱也很低,可是從渣區漏進爐內的鼓風卻很多,無論怎樣關閉尾部風門,風箱處的漏風以及段風之間的串風,都使得爐內氧量不合理的增大。爐渣含碳熱損失Q4是降低了,可是排煙熱損失Q2卻加大了,為節省1%的Q4,會增加3%~5%的Q2,得不償失。
1.3 二類煙煤中灰分占比約1/3,爐渣含碳量每下降3%,鍋爐熱效率只提高1%;同樣,爐渣含碳量每提高3%,鍋爐熱效率也只減少1%。因此說:低負荷、長渣區是絕對不可取的,微微跑紅火,其鍋爐熱效率要比長長的渣區高。爐排尾部是否跑紅火,只能用于考察入爐煤的燃燒效率,而絕不是考察鍋爐熱效率高低的標準,顯而易見我們更需要的是整臺鍋爐的高效率。因此建議用戶要根據自家鍋爐的臺數、噸位、煤質、所需負荷等因素做出合理調整。
1.4 目前國家對尾氣排放指標監控的標準越來越高,爐內高氧量勢必造成排放指標的提升,使加藥量造成浪費。所以無論從節煤增效角度出發,還是從降低排放方面考慮,都建議讓每一臺鍋爐維持在80%以上負荷運行。
1.5 單臺鍋爐低負荷狀態時,盡量選擇薄煤層、快爐排速度、合理低配各段風量方式運行,努力讓燃燼線為直線形狀,并且讓燃燼線盡量靠近出渣口。能做到這點,依靠老舊的分層煤斗很難做到,特別是≥65t/h的鍋爐,既缺少混煤設施,又最多只有4段煤閘板,當斷火線出現不規則的燕尾狀時,司爐人員沒有手段去干預,只能目睹著某一區段火線長、相鄰區段火線短。當此臺鍋爐高負荷運行時,變成某一區段在跑紅火,相鄰區段的碳早早燃燼,如上所述的排煙熱損失Q2加大現象,無法控制。
因此,淘汰落后的分層煤斗,選擇同時具備混煤、分層分行分段給煤、燃煤耗量記錄、可以適應鍋爐各種工況的智能型給煤機,是應對當下高煤價、供熱經濟效益低的最佳手段,因為燃料消耗占比供熱成本均在六七成以上。
2. 為什么許多層燃鍋爐都采用分行燃燒?
經多年、多用戶實際運行檢驗,經理論研究與現場實踐反復綜合,摸索到:當所用燃煤顆粒為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時,采用圖1所示的分層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;當所用燃煤顆粒為<5mm的≥60%時,采用圖2所示的分行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。
分層燃燒的節能機理是:篩分后的煤層斷面,呈底部大粒、上部小粒均勻的遞減趨勢,燃燒時,鼓風(氧氣)自下而上包裹每個煤顆粒的周圍,因風煤混合均勻而實現燃燒充分。
我國煤炭市場自2000年左右發生了重大變化,使用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顆粒度梯差明顯的鍋爐越來越少,當<5mm的煤顆?!?0%時,由于燃煤顆粒度相近,已經無法將布煤有效分層,于是我們陰差陽錯、因勢利導地研發出了分行燃燒模式并使其日益完善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使用分行燃燒模式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2.1 燃煤中為數不多稍大些的顆粒,仍排布在爐排上的最底部,以防止細煤在爐排片縫隙間的泄漏,燃煤中大部分的粉煤布置在其上,最上層表面呈壟溝壟臺狀的行式結構,從爐前向爐內望去,煤層外表峰谷相間,其上表面的展開長度,較爐排的實際寬度增加40%~60%。這樣的布煤結構,可以在單位時間內使更多的燃煤接受爐拱的輻射熱(符合鏈條鍋爐自上而下層狀燃燒的特點),相當于爐排工作面積加大,使爐拱對煤層的輻射換熱效率提高。
2.2 由于波谷處燃煤通風阻力小,會率先引燃著火,并將產生的高溫火焰和熱流直接輻射及對流給波峰處的粉煤,隨著波谷處燃燒的逐步加劇,波峰底層內燃煤的揮發分也逐漸析出、引燃,氣流會逐漸累積、膨脹,加之受爐排運動中的抖動影響,波峰頂部的粉煤逐漸坍塌,峰谷之間的高差逐漸減?。ㄒ话愕綘t排中部即可變成平面),形成一個全爐排面上類似有人工在均勻撥火的自擾動氛圍。
于是完成了燃煤的充分燃燒,提升了鍋爐熱效率。
2.3 沈陽建功生產的“混煤分層智能給煤機”,采用的是“可變形組合式篩分器”(國家專利),既可實現分層燃燒,也可實現分行燃燒(行距可變),還可在如上兩種模式下任意切換,從而具備適應各種煤炭高效燃燒的能力。
1. 為什么鍋爐負荷要盡量維持在80%以上?
目前正值供熱末期,隨著天氣轉暖鍋爐負荷逐漸在減少。嚴寒期燒5臺鍋爐的現在只燒2~3臺,原來燒2臺的現在燒1臺,原先燒大噸位的現在改燒小噸位,這樣做可以使單臺鍋爐維持在較高負荷,從而實現鍋爐的較高熱效率、節煤、節電、減少機械磨損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維持較高負荷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1.1 較高負荷情況下,爐排上燃燒區會比較長,第一爐膛內四周水冷壁均衡受熱、換熱效率較高;第二爐排尾部漏風會少(燃煤容重大,壓得住鼓風;爐渣容重小,壓不住鼓風),爐內氧量會低,影響鍋爐熱效率最關鍵的因素——排煙熱損失Q2會得以抑制,因此鍋爐熱效率才會得以保證。
1.2 如果負荷低至60%以下時,爐排上大多會出現很長的渣區,第一爐膛兩側的后部水冷壁及后拱水冷壁受熱少、蒸發率低,換熱效率被抑制;第二排放出來的爐渣顏色雖然很白,檢測到的殘熱也很低,可是從渣區漏進爐內的鼓風卻很多,無論怎樣關閉尾部風門,風箱處的漏風以及段風之間的串風,都使得爐內氧量不合理的增大。爐渣含碳熱損失Q4是降低了,可是排煙熱損失Q2卻加大了,為節省1%的Q4,會增加3%~5%的Q2,得不償失。
1.3 二類煙煤中灰分占比約1/3,爐渣含碳量每下降3%,鍋爐熱效率只提高1%;同樣,爐渣含碳量每提高3%,鍋爐熱效率也只減少1%。因此說:低負荷、長渣區是絕對不可取的,微微跑紅火,其鍋爐熱效率要比長長的渣區高。爐排尾部是否跑紅火,只能用于考察入爐煤的燃燒效率,而絕不是考察鍋爐熱效率高低的標準,顯而易見我們更需要的是整臺鍋爐的高效率。因此建議用戶要根據自家鍋爐的臺數、噸位、煤質、所需負荷等因素做出合理調整。
1.4 目前國家對尾氣排放指標監控的標準越來越高,爐內高氧量勢必造成排放指標的提升,使加藥量造成浪費。所以無論從節煤增效角度出發,還是從降低排放方面考慮,都建議讓每一臺鍋爐維持在80%以上負荷運行。
1.5 單臺鍋爐低負荷狀態時,盡量選擇薄煤層、快爐排速度、合理低配各段風量方式運行,努力讓燃燼線為直線形狀,并且讓燃燼線盡量靠近出渣口。能做到這點,依靠老舊的分層煤斗很難做到,特別是≥65t/h的鍋爐,既缺少混煤設施,又最多只有4段煤閘板,當斷火線出現不規則的燕尾狀時,司爐人員沒有手段去干預,只能目睹著某一區段火線長、相鄰區段火線短。當此臺鍋爐高負荷運行時,變成某一區段在跑紅火,相鄰區段的碳早早燃燼,如上所述的排煙熱損失Q2加大現象,無法控制。
因此,淘汰落后的分層煤斗,選擇同時具備混煤、分層分行分段給煤、燃煤耗量記錄、可以適應鍋爐各種工況的智能型給煤機,是應對當下高煤價、供熱經濟效益低的最佳手段,因為燃料消耗占比供熱成本均在六七成以上。
2. 為什么許多層燃鍋爐都采用分行燃燒?
經多年、多用戶實際運行檢驗,經理論研究與現場實踐反復綜合,摸索到:當所用燃煤顆粒為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時,采用圖1所示的分層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;當所用燃煤顆粒為<5mm的≥60%時,采用圖2所示的分行燃燒模式燃燒效果最佳。
分層燃燒的節能機理是:篩分后的煤層斷面,呈底部大粒、上部小粒均勻的遞減趨勢,燃燒時,鼓風(氧氣)自下而上包裹每個煤顆粒的周圍,因風煤混合均勻而實現燃燒充分。
我國煤炭市場自2000年左右發生了重大變化,使用大至80mm以上、小至5mm以下顆粒度梯差明顯的鍋爐越來越少,當<5mm的煤顆?!?0%時,由于燃煤顆粒度相近,已經無法將布煤有效分層,于是我們陰差陽錯、因勢利導地研發出了分行燃燒模式并使其日益完善。
這里將層燃鍋爐使用分行燃燒模式運行的節能機理做一闡述:
2.1 燃煤中為數不多稍大些的顆粒,仍排布在爐排上的最底部,以防止細煤在爐排片縫隙間的泄漏,燃煤中大部分的粉煤布置在其上,最上層表面呈壟溝壟臺狀的行式結構,從爐前向爐內望去,煤層外表峰谷相間,其上表面的展開長度,較爐排的實際寬度增加40%~60%。這樣的布煤結構,可以在單位時間內使更多的燃煤接受爐拱的輻射熱(符合鏈條鍋爐自上而下層狀燃燒的特點),相當于爐排工作面積加大,使爐拱對煤層的輻射換熱效率提高。
2.2 由于波谷處燃煤通風阻力小,會率先引燃著火,并將產生的高溫火焰和熱流直接輻射及對流給波峰處的粉煤,隨著波谷處燃燒的逐步加劇,波峰底層內燃煤的揮發分也逐漸析出、引燃,氣流會逐漸累積、膨脹,加之受爐排運動中的抖動影響,波峰頂部的粉煤逐漸坍塌,峰谷之間的高差逐漸減?。ㄒ话愕綘t排中部即可變成平面),形成一個全爐排面上類似有人工在均勻撥火的自擾動氛圍。
于是完成了燃煤的充分燃燒,提升了鍋爐熱效率。
2.3 沈陽建功生產的“混煤分層智能給煤機”,采用的是“可變形組合式篩分器”(國家專利),既可實現分層燃燒,也可實現分行燃燒(行距可變),還可在如上兩種模式下任意切換,從而具備適應各種煤炭高效燃燒的能力。